乐鱼官方网站-乐鱼

不苛求人人成才,但必须个个成人
当前位置:首页>文明校园>思想道德建设>文明故事

文明故事

一架小纺车

作者:jiaoyuchu来源:四十中学更新时间:2017-05-19 18:02:09

    西柏坡时期,中央机关实行供给制,生活条件比在延安时有所改善,但仍不富裕。为了保证解放战争的胜利和减轻农民的负担,中央机关给领导干部、工作人员都下达了一定的生产任务。中央领导和机关干部更是以身作则,带头参加生产劳动,积极完成生产任务。为了能多完成些生产任务,何莲芝又请木工做了一架纺线车。除了织毛衣、纳鞋底,一有空闲,她便摇起纺线车。在西柏坡中央机关大院中,人们时常可以听到纺线车“嗡嗡”转动的声响。

董必武在西柏坡时,年岁已高,却一直坚持参加劳动,工作之余,还叫何莲芝手把手地教他纺线。延安大生产运动时,董必武在国统区工作,没机会学纺线,他就想在西柏坡补上这一课。董必武盘腿坐上土炕,认真地听何莲芝教授如何摇车、接线、上线,神情认真得像个初学文字的孩子。毕竟是初学,董必武左右手总是配合不好,纺的线粗一段、细一段,经常是纺着纺着线就断了。渐渐地,董必武的额头沁出点点汗珠,何莲芝心疼地劝他:“歇歇吧!歇一会儿看看我怎么纺线你再纺。”看着夫人熟练优美的纺线动作,董必武深有感触,随口吟道:“捻手巴掌握手拳,看时容易做时难。”功夫不负有心人,经过不懈努力,董必武终于掌握了全套纺线技术。他把一条条均匀的线抽出来,上到穗子上,不一会儿,像萝卜一样大的一个胖乎乎的线穗就从飞旋的锭针上“诞生”了。何莲芝在一旁看着十分高兴,随着董必武纺线的节奏唱起了那首《纺车谣》:“小小的那个纺车呀吱扭扭地转,摇起那个纺车纺线线……”

 

点评:艰苦奋斗作为一种时代精神,既是一种崇尚节约、艰苦朴素、反对铺张浪费的生活作风,也是一种不畏艰难、锐意进取的的思想品格。乐于清贫,苦己为民,是理智的生活,智慧的生活,是幸福快乐之源。


返回

上一篇:《“中华十德”之——义》

下一篇:一勤天下无难事

乐鱼官网登录(官方)网站/网页版登录入口/手机版APP下载